跳到主要內容
氣候變遷管理
:::

土銀為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並落實氣候風險管理,於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金融小組下成立「氣候變遷管理工作小組」。於2024年共舉辦2次會議,會議內容主要為土銀TCFD 報告書編撰,未來氣候風險評估精進與盤點,擴大投融資組合碳排放盤查等議題進行研議規劃。

為具體落實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土銀蒐集環境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家災害防救中心(NCDR)、碳核算金融聯盟(PCAF)、美國中央氣候研究組織(Climate Central)、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及歐盟碳交易體系(ETS) 等資料評估氣候變遷風險;參加銀行公會「新巴塞爾資本協定持續研議工作小組壓力測試分組」,經由參考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綠色金融合作網路體系(NGFS)、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歐洲中央銀行(ECB) 等國際組織或國外政府機構之方法論、經驗或作法,研擬不同氣候變遷情境做為未來潛在風險評估之參考,並依前述工作小組研議之規劃,試算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作業並報送相關資料。

為掌握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之「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四項要素,於2022年4月簽署支持TCFD 且持續導入相關揭露,並於2025年5月通過第三方查證且取得Level 5+:Excellence 之最高等級認證,完整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資訊,請見土銀官網永續發展專區。

05-01-氣候變遷治理架構

 

 

05-01-土銀 TCFD 之指標揭露架構及作為-A

 

氣候變遷之風險與機會

土銀於2021年建立鑑別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的管理流程;2023年重新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議題之鑑別與重大程度排序,2024年訂定「氣候風險與機會管理作業須知」之內部規範,並定義氣候風險與機會,共揭露六項重大氣候風險議題。

05-01-土銀TCFD 風險與機會鑑別流程

 

05-01-土銀氣候變遷風險矩陣圖

 

05-01-氣候風險項目與風險發生期程-A

氣候風險暴險盤點

土銀於2024年參考國內外資料,就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兩面向盤點土銀暴險情形,並針對評估結果研擬應變策略,以提前因應氣候變遷風險。

 

實體風險

實體風險係指極端氣候事件帶來的環境變化,對房屋、基礎設施和企業供應鏈造成破壞,導致企業資產貶值、利潤下降或個人財富損失,從而無法履行交易或償還銀行貸款等。

影響土銀營業據點及不動產擔保品情形

 

土銀以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金融業氣候實體風險資訊整合平台」之資料,結合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調適知識平台 (TCCIP) 使用 IPCC 數據產製降雨量之統計降尺度資料、各行政區防洪設計保護標準及中央氣象局測站觀測數據,產製在溫室氣體高度排放情境 (SSP5-8.5)( 註) 下,臺灣各行政區於西元 2041 年至 2060 年間發生淹水( 即雨量超過各行政區防洪設計保護標準) 之機率,其中涉及高淹水風險 ( 淹水機率為 50%) 之行政區計有 164 處鄉鎮市區,於假設該區屆時均為高風險等級下,將之比對土銀營業單位據點以統計位處涉及高淹水風險地區家數;2024 年底位處涉及高淹水風險鄉鎮市區占總營業單位據點之22.82%。

 

另針對授信部位不動產擔保品暴險分析,2024 年底授信部位不動產擔保品位處涉及高淹水風險鄉鎮市區授信餘額占土銀總授信餘額之23.33%,較 2023 年底減少0.09個百分點。

9、風險分布圖

 

 

 

 

轉型風險

前十大高碳排產業暴險情形分布

鑑於現行國內外就高碳排產業認定存有異同,爰土銀以環境部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及歐盟碳交易體系 (ETS) 所列之高碳排產業計算授信暴險情形。2024 年底彙整上述產業計算之高碳排產業授信餘額占土銀總授信餘額7.46%,其中前三大產業別分別為電力供應業、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以及積體電路製造業。

 

氣候風險情境分析

土銀以銀行公會「本國銀行辦理氣候變遷情境分析作業規劃(2024 年版)」之方法論進行情境分析分述如下:

長期情境(2030 年及2050 年之預期損失)
1 有序淨零情境: 描述全球採取立即且循序漸進之轉型而達到特定減碳目標(SSP1-1.9) 之假設情況。
2. 無序轉型情境: 描述全球執行轉型之啟動時間延遲,或是政策執行過程中遭遇較多挑戰,然同樣須達成特定減碳目標(SSP1-2.6) 下,較急劇之轉型情境。
3. 消極轉型情境: 描述全球延遲開始且無法達成減碳目標而帶來較嚴重的暖化情況下,造成中長期氣候變遷較嚴重(SSP2-4.5) 之結果。


短期情境( 未來1 年之預期損失)
1. 實體風險- 強度調整情境:描述以歷史莫拉克颱風事件之統計降雨量調整至氣候變遷增溫2℃下之強度,評估對銀行之潛在風險。
2. 轉型風險情境:描述依據現況產業別之排放強度以及我國未來預計實施之可能碳費價格水準進行碳費徵收,評估對銀行之潛在風險。
3. 綜合損失情境:以前述兩者之損失進行綜合加總( 即營業額損失比率取兩情境數值加總),產生綜合損失結果之情境。
考量氣候變遷風險對國內外信用風險部位之影響,情境分析範圍包括銀行簿中國內外之授信部位、債票券與權益投資( 不包括衍生性商品交易對手信用風險),且排除國內之政府機構與金融服務業,另由於附條件交易(RP/RS) 風險較低,亦無納入本次情境分析範圍。

 

情境分析結果

依上述方法論,一般企業假設受實體風險( 包含暴雨、淹水、乾旱、坡災、熱浪等) 與轉型風險( 碳價) 影響,致營業額下降及擔保品價值減損,造成違約機率及違約損失率上升;個人則假設受實體風險影響,致擔保品價值減損,造成違約機率及違約損失率上升,依此計算各業務類別之預期損失;另外因各情境所估算出之預期損失情形有其不確定性,非未來實際發生之影響,分析結果之使用及解讀應注意其限制性。

長期情境(2030 年及2050 年之預期損失)
各情境時點下,以 2050 年之消極轉型情境預期損失最高,企業授信、個人授信及投資預期損失占2024 年度淨值之 9.04%,稅前損益之 109.32%,其他情境時點預期損失由高至低依序為2050 年之無序轉型情境、2030 年之無序轉型情境、2030 年之消極轉型情境、2050 年之有序淨零情境、2030 年之有序淨零情境;後續規劃透過情境分析結果瞭解自身氣候風險策略之韌性與調適能力是否妥適,並研議適當之調整。

05-01-▶一般企業及個人暴險之預期損失占2022 年度淨值及稅前損益之比率

 

 

 

 

短期情境( 未來1 年之預期損失) 
綜合評估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的綜合損失情境預期損失占2024 年度淨值之 9.95%,稅前損益之120.21%;其中,在實體風險- 強度調整情境及綜合損失情境之預期損失皆較長期情境為高,主要是長期情境為氣候變遷下一段時期內平均每年的損失期望值,短期情境則是給定事件發生後損失的數值,因不考慮發生機率( 假定事件已發生),故減損呈現出更強的損失數值。

11、短期情境

 

最後更新日期: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