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全球利率普遍走低,為增加定期性存款的潛在收益,國內許多銀行紛紛推出所謂的投資型外匯存款(或稱外幣組合定存商品、優利外幣定存);其實,這些產品均是將傳統固定收益型產品與選擇權等衍生性商品連結的新興金融工具。這種由傳統固定收益證券衍生出的新興金融工具,即為一般所稱的結構型債券(Structured Notes)。 結構型債券所須支付的利息與本金,係取決於其所結合衍生性商品之標的資產的價值變化,故結構型債券又稱之為混合型債務工具(Hybrid Debt Instrument)。 衍生性商品之標的資產範圍十分廣泛,舉凡匯率、利率、股價指數,或是商品價格的遠期契約、選擇權或交換等,均可與結構型債券連結,但較常見者係為選擇權。 結構型債券與單純衍生性商品間的差異在於,結構型債券仍屬於證券的範疇,而衍生性商品則否,因此適用的管理規範並不相同。而且,投資者買入結構型債券時,其債券部分的收益或可用來抵銷日後由衍生性商品部分所可能承受的損失。 國內市場上的投資型外匯存款產品大致可區分成保本型(Principal Protected)及增值型(Premium)二種型態。 【資料來源: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智慧網、國際金融小辭典/李榮謙、方耀著】
外國債券為國外發行機構(外國政府、金融機構、公司或其他的機構組織)為募集資金而向投資者出具的憑證。債券發行機構承諾於債券存續期間,按照債券面額、利率給付利息,並於債券到期時返還債券面額。
最後更新日期:2021/06/03